过去10年,在经历了火箭式跑马圈地之后,以三星酒店为主的经济型酒店从迅速扩张的黄金期走到了寒冬期。并且,由于高档酒店受政策掣肘发展也不够理想,于是酒店巨头们将目光纷纷投向了中档酒店。
继如家、锦江之星、格林豪泰后,城市便捷酒店也宣布成立东呈酒店集团,并宣布进军中档酒店领域。东呈酒店集团董事长兼CEO程新华向记者透露,中档酒店名为宜尚,公司计划明年扩张到50家,并在三年后实现境外上市。
经济型酒店遭遇寒冬
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曾经历迅猛发展,涌现了如家快捷、7天、锦江之星、汉庭、速8等一大批经济型酒店连锁巨头。但是随着经济型酒店总量急剧增加,行业竞争如火如荼,利润空间不断缩水,不少的经济型酒店出现亏损,市场前景堪忧。
经济型酒店兴起于2004年,当年还能找到不少地段尚佳、价格实惠的物业,并且酒店签约一般为租用10年,但是,10年后经济型酒店普遍面临租约到期、房租上涨的困局。根据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租金已经比10年前翻了一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已经从800元上升到2400元。
据了解,2013年,全国2361家四星级酒店、46.28万间客房,亏损32.89亿元;5631家三星级酒店62.07万间客房,亏损21.15亿元;每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四星级酒店为207.53元,同比下降6.25%,三星级酒店为120.42元,同比下降5.82%。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记者表示,这反映了在当前住宿业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酒店产品的标准化导致同质化,最后只能以价格竞争作为武器的后果。
在目前经济型酒店发展遭遇天花板之时,国内不少酒店集团开始剥离其经济型酒店业务。2011年,华天酒店曾以1.36亿元价格出售旗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华天之星全部股权;今年7月份,金陵饭店将旗下持续亏损四年之久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金一村,以1171万元价格打包出售;今年9月份,华侨城将城市客栈100%股权以近7000万元的价格出让。
此外,去年“三公消费”受限,很多单位的出差住宿标准降至每夜400元-500元,这让不少高端酒店的客源走下坡路,业内因此曾预测经济型酒店可能回暖,然而传统的三星级酒店设施陈旧,服务古板老套,价格虚高,使其依然面临入住率“瓶颈”。程新华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在不断崛起,消费需求升级,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中档酒店成市场宠儿
在市场的重负下,中档酒店渐渐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传统的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锁定的是酒店业市场金字塔顶端和底部的两大消费群体,中间地带则长期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空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酒店市场消费需求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目前,市面知名连锁酒店都在推出中端品牌。2010年,华住酒店集团正式推出“汉庭全季”;2013年,铂涛酒店集团推出中档酒店品牌丽枫等品牌;锦江之星所属的锦江酒店系于增加了新的中档品牌——锦江都城;如家的中档品牌“和颐酒店”则早在2008年就开始营业。
此外,高星级酒店的发展近年来步步维艰。由于国家出台限制“三公”消费,北京市更下令所有五星级酒店不得作为政府会议场所,部分五星级酒店因此被迫转向大众市场。一些生意受挫的高端酒店索性在“摘星”后转向中档商务。与此同时,国际酒店巨头也试图在中国中档酒店市场分一杯羹,包括万怡、美居、诺富特、洲际智选假日等品牌已展开对中国市场的攻势。中档酒店市场一时间烽烟四起。
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游客达到29.6亿人次;按照15%的过夜需求来算,国内游客的过夜人数就达4.44亿,25%的国内过夜游客倾向于选择中档酒店,需求量超过1亿人次。由此看来,中档酒店的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差异化竞争“突围”
中档酒店业虽然目前呈现出烈火烹油的表象,整个品类却存在着定位与概念不清的问题。到底什么是中档酒店?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的区域市场差别较大,若单纯以400元-500元的价格定义中档酒店,同样的价位在很多城市已经可以入住高星级酒店;其次,若中档酒店是经济型酒店的升级版、高星级酒店的经济版,那到底怎样硬件和服务才是标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虽然中档酒店业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真正能够契合市场需求的中档酒店还很少,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更是几乎没有。
在混乱的市场格局之下,中档酒店欲通过差异化竞争“突围”。 不少连锁酒店品牌正在以更为个性化的品牌特质吸引一批特定的消费群,比如东呈酒店集团提出“精选服务酒店”概念并将其作为集团的核心战略。程新华表示,把传统高星级酒店大包大揽式的酒店设施、吃住游购娱一条龙减到极致,降低价格,专注于顾客睡眠这一个基本诉求。
此外,啡酒店结合了酒店和咖啡文化,很快能引起咖啡爱好者的关注。Zhotels智尚酒店则吸引了更多的科技达人,是国内唯一可通过移动端操纵房内电器及连通房门猫眼的酒店。